毛晓沪·古董投资专业顾问 ·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
专家简介:毛晓沪, 男,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,古董投资专业顾问,现任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。擅长瓷器鉴定、古陶瓷修复。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、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,在古陶瓷鉴定、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。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,曾担任中央电视台《寻宝》、《艺术品投资》以及河南卫视《华豫之门》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。 |
毛晓沪, 男,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,古董投资专业顾问,现任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。擅长瓷器鉴定、古陶瓷修复。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、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,在古陶瓷鉴定、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。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,曾担任中央电视台《寻宝》、《艺术品投资》以及河南卫视《华豫之门》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。
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。
中央电视台《艺术品投资》顾问
中央电视台《寻宝》节目特约鉴宝专家。
河南卫视《华豫之门》特约鉴宝专家。
广东广播电视台《岭南鉴宝》特约鉴宝专家。
毛晓沪从小就接触古代陶瓷。他算是故宫博物院的“子弟兵”。晓沪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入党的“老八路”。他的祖籍山东莱州,生在上海,故名晓沪。3岁的时候,他父亲调到中央某部委工作,他们全家搬到北京住在旧鼓楼大街小石桥11号故宫博物院宿舍。他们家住102号,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(“陶瓷之父”,中国第一个把野外考古学引入了古陶瓷研究领域)住楼上201号,他的学生冯先铭住202号。毛晓沪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。虽说他那会儿还小,但常到这些专家的家里玩,耳濡目染,迷上了古陶瓷。1969年,他随父去“五七干校”,第二年当兵入伍。1974年复员回到北京,在一家工厂当工人。每天除了上班,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琢磨古陶瓷上了。
由于冯先铭先生跟他家是老邻居,他在学习和研究古陶瓷上,经常向冯先生请教。
1975年,他到上海出差,在地摊儿上花了20块钱淘换到一件钧瓷小瓶,他自认为是宋代珍品,喜不自胜。拿给冯先生看。冯先生给他泼了盆凉水,说这是作旧的钧瓷,而且告诉他这是民国时期江苏宜兴产的,作旧者可能是日本人。晓沪细问端详。冯先生说:“你看这胎是紫砂的,釉面质感跟河南钧瓷也有很大的差别。它是中温釉,烧成温度在1000℃到1100℃之间,严格讲不叫瓷器。是20世纪三四十年宜兴出的产品,为什么说可能是日本人做的呢?这器物是手工拉坯成型工艺。中国人拉坯时是逆时针方向旋转,而日本人则相反。一看瓶底的旋纹方向就清楚了。那时正值日本侵华,江苏的大片地区已被日军占领,很可能是日本人仿制的。”这件事给晓沪留下深刻印象,他不但看到冯先生的博学与严谨,而且也认识到玩古陶瓷要具备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。